北京时间8月11日17时50分,随着最后一项海水样品采集作业的完成,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的第一阶段任务——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主要作业任务全部结束。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作业于7月26日开始。在长达17天的作业中,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围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多门相关学科,执行了大气、海冰、海洋和底质环境调查、生物群落和资源调查以及污染物监测等10余项作业项目。
(资料图)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王金辉介绍,整体来看,本阶段大洋科考作业达成如下目标:
基本完成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的生态环境调查和海冰综合调查。考察队获取了大量大气、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海冰等方面的现场监测数据和样品标本,通过海水和沉积物样品培养分离130株北极菌株,提取68份海洋生物基因标本,采集环境DNA样品9份,进一步丰富了极地基因库和海洋生物标本。
部分科技计划项目的现场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气溶胶散射激光雷达、海冰多波段SAR雷达等国产技术装备得以在北冰洋科考中应用和验证。
极地科考国际合作稳步推进。中国和泰国科学家就北冰洋微塑料调查开展合作,完成了水体、沉积物的微塑料样品采集,为微塑料这一热门环境问题研究提供助力。
王金辉表示,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作业的成果将为进一步认识北极快速变化下的生态系统变化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在北冰洋环境保护、北极快速变化响应以及海洋污染评估等方面的能力。
又讯 8月12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航行至北纬81度附近海域,正式开始海冰综合调查作业。
北京时间凌晨5时左右,“雪龙2”号搜寻到合适的作业海冰。经先遣科考队员探察完冰面安全区域后,执行首站海冰综合调查作业的科考队员携带科考设备,沿着舷梯步行下冰。随后,科考队员分别进行了海冰物质平衡浮标布放、海冰冰芯采集、无人机海冰光学观测等9项作业。整个过程持续约5小时。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副研究员、大洋队海冰环境组组长林龙介绍,海冰综合调查作业是此次北冰洋科考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任务包括冰基浮标布放、海冰采样、冰上试验三个部分。
林龙表示,根据作业时间的不同,本航次海冰综合调查分为短期作业站位和长期作业站位两种。每个短期作业站位作业时间为4至5小时,而长期作业站位时间则可持续3至5天。此外,考察队将借助作业中布放的无人值守设备对海冰进行长期观监测。
海冰综合调查作业是在考察队结束第一阶段任务——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主要作业任务后立即开始的。根据计划安排,考察队将继续前往位于北纬85度附近的加克洋中脊区域,抵达后将开展洋中脊地质和地球物理相关专业的调查工作,航行期间根据海冰情况择机开展海冰综合调查。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
5月20日,在建的广西最长跨海大桥——龙门大桥东主塔顺利封顶。至此,龙门大桥东、西两岸主塔全部实现封顶,标志着该桥进入缆索系统施工阶
中新网上海3月30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正面临常态化防控以来疫情形势最严峻复杂的挑战,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不断刷新纪录。记者30日获
中新网3月30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30日18时14分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北纬36 01度,东经77 89度)发
上海市委常委会今天上午(3月30日)举行会议,听取当前疫情应急处置和核酸筛查相关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市委书记
(抗击新冠肺炎)江苏无锡一男子隐匿行程轨迹被警方立案侦查 中新网无锡3月30日电 (记者 孙权)3月30日,无锡市在“应检尽检”人员核
(抗击新冠肺炎)官方称吉林市疫情扩散势头得到遏制 中新网吉林3月30日电 (记者 石洪宇)记者30日从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疫情防控
中新网唐山3月30日电 (白云水 孟潮)3月30日,河北省唐山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称,3月29日0时至24时,唐山市新增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 3月30日上午,秀洲区发现1例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该感染者
今天(3月30日)下午,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防控最新情况。会上
中新网天津3月30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30日从天津市水务局获悉,为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优势,近日,天津市将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天津